低頭族易頸痛 越開心就越唔痛?
都市人長期做低頭族,嚴重可致頸部骨骼退化並壓着神經線,引發困擾非常的長期痛症。以往會以手術及藥物紓緩痛楚,惟麻醉科醫生指出,近年研究證實情緒亦與疼痛息息相關,腦部掌管疼痛的部位與負責情緒的位置非常接近,若能保持心情愉快,亦有助減低痛楚。
記者 伍雅謙
頸部主要由頸椎、肌肉、脂肪及神經線構成,當神經線受壓便會引發疼痛,若長期維持不正確姿勢,如低頭族經常使用平版電腦或手機,令頭部重心前移,頸後肌肉張力增加,肌肉便容易出現痠軟及繃緊,嚴重可致骨骼退化及肌肉勞損,並因此令神經線受壓。
東區醫院麻醉科副顧問醫生徐佩儀指出,頸部神經痛的患者可以藥物及手術治療,惟部份患者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手術,亦有患者術後仍感疼痛。大部份痛症病人若接受合適治療,3個月內疼痛情況便會慢慢好轉,但當中會約有一成病人,出現痛症逾3個月仍未消退。她稱,研究顯示,約9成頸部神經痛患者在6年後能達至減痛或無痛,惟有少數患者會持續痛楚,出現長期痛症。長期痛症的成因未明,但有研究顯示跟患者的壓抑痛感神經系統(DPMS)較弱有關。
身體的痛楚由大腦主導,負責區域包括丘腦、體感皮質區及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