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缺乏運動可導致關節炎!


每朝早起床「菠蘿蓋」便硬如石塊,行兩步也甚感疼痛,苦不堪言,相信不少老人家亦有此經歷。事實上,退化性關節炎並非長者的「專利」,尤其現代人缺乏運動,不少中年人甚至年輕一族,也開始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。關節炎問題有不同的嚴重程度,也有各式紓緩療法,箇中學問甚多,接受治療前,不妨先好好認識一下。 不一定是勞損所致 隨着年齡增長,機能退化無可避免,卻不代表每個老人家都會患上退化性關節炎。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旗泰指,許多原因可引致關節炎,如曾經受傷、長期勞損或者先天骨架結構問題等,接受治療前需要查找原因,才可對症下藥。「舉例說,腰骨痛症可以有很多成因,患者不一定會經常搬重物,但他們可能有扁平足,或者本身髖關節乏力、姿勢差,身體平衡控制不好,如果針對這些問題加以改善,加強訓練,有助減輕關節受壓,進而改善活動能力。」 膝蓋、髖關節問題最常見 其實身體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,比較普遍的位置包括膝蓋、髖部、手指、手肘、手腕等,視乎當事人使用哪個關節較多,影響長者最多的應該為膝蓋及髖關節。以膝蓋為例,關節發炎時,患處可能出現紅腫熱痛、關節變大及僵硬、活動能力減小,情況嚴重者不但膝蓋會變形,直腳也會變成O形腳,部分病人最終或需要接受置換關節手術。「通常,患有關節炎的老人家肌力較差,除需增加力量訓練、加強關節保護外,日常生活亦可能要拿柺杖輔助。」他補充。 女士多走樓梯風險高? 聽說樓梯走得多,可能令膝蓋關節提早出現退化,真的嗎?他說︰「其實亦非必然。但因行樓梯要求當事人的肌肉力量較大、下肢關節肌力較多,假如本身體質較差,行得多就會有事。尤其女士本身盆骨較寬,行樓梯時會加強膝關節承受的壓力,如加上下肢肌力弱,髖關節肌肉乏力,走樓梯太多便可能增加膝蓋關節的磨損,加速退化。」換句話說,先天身形、骨架結構及基因(家族病史),可能會影響關節炎出現的機會,當然,後天環境因素如長期使用該關節以致勞損,姿勢不正確或曾有傷患等,亦會令情況惡化。 晨僵是警號 不少人早上起床時,某些關節部位總是又痛又硬,然而,當起來活動一段時間後,關節活動能力又會改善過來,這些俗稱「晨僵」的情況原來正是關節炎症的警號。黃旗泰表示,睡覺時整晚不活動,血液循環差,早上起來時關節會特別硬,這是關節炎的早期徵狀,如果持續不理會,沒有盡快接受治療,徵狀會愈來愈嚴重,譬如問題關節會愈來愈痛及腫脹,甚至變形,或導致肌肉流失。如有懷疑,應盡快找專業人士求助。 熱敷vs冷敷 冰敷或熱敷是物理治療最常用的療法之一,究竟何時應用冷敷,何時要用熱療?用錯了又會導致什麼問題?一般而言,若關節在發炎,患處會出現紅腫熱痛,這時可用冰敷控制腫脹、鎮痛及紓緩其他急性徵狀,相反,此時使用熱敷會加劇紅腫,適得其反;當關節炎症減輕了,若患處呈僵硬或疼痛,便可以熱療增加皮膚表層溫度,使血管擴張,增加血液循環,以減輕痛楚及為傷患提供更多養分及保護元素,有助加速痊癒。一般可以用冷熱敷墊,或暖水袋進行熱敷療程。 小工具輔助訓練 日常也有些小工具,有助提升關節力量,譬如練力泥膠,可分為不同的軟硬度,視乎需要及能力而定。由於泥膠形態變化甚多,用家可因應不同的手指關節問題,來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。簡單如握拳動作主要訓練指力,也有些搓揉動作用來提升手指的活動能力及幅度。此外,也有練力球或訓練手指力度的工具,後者適用於手指關節較弱或者五指乏力等較嚴重的情況。 毋須忍痛完成 至於膝關節方面,可使用如橡筋帶、椅子、墊子等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,有助加強鍛鍊及運用相關部分的肌肉,以保護關節,同時提升活動能力,並訓練腦部及四肢的協調性,對日常生活亦有幫助。他提醒大家,進行各類關節及肌肉訓練時,最重要的是無痛感(pain free),過程中感覺筋腱及肌肉有拉扯已足夠,如感到痛楚,應減輕力度,毋須忍痛。 

資料來源:明醫網


bottom of page